首页 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

第一集


1、浮石埠头 日
  (字幕打出)景祐元年(1034)三月
  衢江两岸柳枝婆娑,江水粼粼,春意荡漾,浮石埠头,布谷鸟叫声咕咕回荡,喜鹊叫声打破寂寥乡野……
  埠头上,赵振带着弟弟及孩子们站在浮石埠头,眺望着江上粼粼的江水……
  赵扬焦急地:“怎么船还看不到?”
  “别急,别急,按这样的风生水起,船也快了吧!”赵振安慰道。
  话音刚落赵扬便喊道:“船,船,船来了……”
  众人目光瞬间朝远处望去……
  粼粼江水中,一条船朝浮石埠头缓缓驶来。船头站着赵抃老远就看到站在埠头的大哥、二哥、弟弟及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喊道:“到了,到了,终于到家了!”
  船渐渐靠近,赵抃痴痴地往埠头望去。终于,看清了大哥憨厚慈爱的笑脸……
  “四弟!四弟!”
  “四哥!四哥!”
  “大哥!二哥!”船还未靠到埠头,赵抃急急地跨上岸去,踩着埠头石砌的台阶。
  赵抃和大哥,二哥臂膀紧紧相拥,孩子们都围了上来……
  良久,赵抃腰间搭过来一条胳膊。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胞弟赵扬,便一把把他拥进怀里……
  2、回家路上 日
  头顶日晒,田里农作的农夫挑着粪桶畚箕归村……
  赵振满脸喜容走在前头,赵抃等人跟随身后走来……
  迎面过来邻居陈叔热情相问:“老大,接兄弟归家?”
  赵振连连点头,笑嘿嘿地回道:“是啊,是啊,陈叔歇工回家吃午饭呀!土根哥呢?”
  “挑货郎担出门走江湖去了。”陈叔边回答边看着赵抃道:“四郎啊,叔恭喜你了!”
  “谢谢陈叔!”赵抃腼腆回答道。
  众人走着,前边不远处一座白墙灰瓦的屋子,屋顶上飘出袅袅的炊烟……
  3、赵家 日
  厨房里,姨娘正在烧汤准备煮面条……
  赵振一踏进大门便喊道:“姨娘,四郎回来了!”
  赵抃早已三步并两步跨进厨房,灶间烟雾缭绕,姨娘正在把一大把面条往沸腾的大锅里下……
  “孩儿啊,你归来啦,姨娘和你嫂子正为你烧碗长寿面呢!”姨娘亲切地说。
  姨娘一声“孩儿啊”赵抃心头一热,眼眶发热,眼含泪珠……
  此时,大嫂递上热面巾让赵抃抹面擦尘,赵抃接过热面巾擦面洗尘。赵振已把姨娘煮好一碗热气腾腾的寿面端上客堂八仙桌上……
  赵抃大口大口地吃着面条,碗底还有四个荷包蛋。
  一家人都围着赵抃,看着他吃得欢,全家欢喜不尽。
  4、莲花山 日
  午后,赵振带着家人,赵抃拎着篮筐,筐里面放着煮好条肉,煎好豆腐、鱼、菜、白米饭等及香纸、蜡烛、祭品前往莲花山上坟。
  赵振带头操持,赵抃摆好酒菜米饭,并与大哥虔诚地上香燃烛,烧起纸钱……
  姨娘这次没有放声大哭,悲悲戚戚,却柔声细语道:“爹、娘、大姐、亚才,你们保佑,四郎已为赵家出头啦,上皇榜啰!你们放心吧,家里都好,儿媳孝顺,兄弟和睦,拊儿、扬儿聪明,日后会象四郎一样出人头地。”
  赵抃跪在祖坟前连叩三个头,烧起香纸,告慰祖辈。
  (旁白):“此时进京及第,赵抃并未感到自己出人头地,更多的是对祖辈夙愿得偿的告慰及对家人的报恩。”
  5、县衙门前 日
  衢江两岸,桃花燃春别样红,汨汨江水映碧春。
  “,……”衙役抬出大红匾额,上书写“璧藻联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知县一行鸣锣打鼓,前往衢州府城北郊外三里陈庄保村,赵家送大红匾额……
  6、赵家 日
  赵家一派喜气洋洋,赵振更是忙里忙外,孩子们高兴得蹦蹦跳跳。
  姨娘拿出一套为赵抃新制衣裳、新鞋袜给赵抃更换……
  不时传来村里的炮竹声……
  7、北门城门口 日
  锣鼓喧天,送匾的队伍穿过北城门……
  看热闹的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
  8、赵家 日
  锣声、鼓声、炮仗声喧天,四村乡民涌向陈庄保村……
  赵抃站在门前迎接知县一行,大红匾额送到赵家,赵抃跪拜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振指挥着几个壮汉在客堂正中梁上挂上大红匾额。
  知县客气地:“恭喜赵兄,进士及第,不知何时赴任?”
  赵抃道:“谢父母官大人,逢皇上之命,不日急赴武安……”
  知县点头道:“赵兄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赵抃谦虚道:“为国社稷,为君分忧。”
  赵抃送走知县一行,乡民连连祝贺……
  9、天空 夜
  夜空,月亮在薄薄的云层里时隐时现……
  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10、赵家 夜
  厨房里,灯光下赵抃陪姨娘一起收拾停当碗筷锅匙等家务后,扶着姨娘来到客堂,在圈靠椅里落后,自己“扑通”一声跪下,并向姨娘“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哽咽地喊出了一声“娘——”
  姨娘半响无语,端详望着眼前的这位朝廷命官,大姐的幺儿,自己的亲外甥,双眼渐渐地模糊起来m.jzFcbj.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