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试题由景昭帝亲自所出,却又与往年大不相同,对于今年的进士前三甲,景昭帝心中早已有数,故而没像往年那般出些策论、治国之策,让考生答个三五个时辰,而是出了道最简单的题。 作诗。 且没有题目,随你以什么入诗即可。 但却有时间限制,必须在一盏茶的功夫内完成。 景昭帝端着杯茶,杯盏轻轻掀开,吹了吹,三两口便下了肚。 “收。” 众考生傻眼。 陛下的茶怕是温的吧? 海云帆赶紧将最后一笔写完,惊出了身冷汗,其余反应过来的考生亦是奋笔疾书,有的还停留在思考阶段,诗词的腹稿都未想出来。 整个大殿中央唯有几人听闻那一声‘收’时便停了笔,楼君炎便是其中之一。 顾辞讶异地看了一眼楼君炎,清雅的眸子涌起一股暗流。 楼君炎的速度竟然比他还快。 而那些仍旧作答不休的考生,礼官们直接就放弃了他们的考卷,只收了停笔的考生试卷。 总计共十人。 有些备受刺激的考生忿忿不平,却是敢怒不敢言。 哪有这种方式进行殿试的? “陛下,请过目。”礼官将试卷摆放到了御前,态度恭敬。 景昭帝慢悠悠地翻阅起考卷,先看了都是哪些人做出了完整的诗,接着再慢慢地审阅哪些诗做的妙。 殿内陪侍的臣子皆是一副匪夷所思的表情,显然都没料到今年的恩科殿试竟是以这种方式考的。 今日可是有将近一百名考中的学子,难道全部都不要? 就在群臣暗自腹诽的时候,景昭帝便评定完毕,将册子扔给了礼官:“宣。” 礼官大吃一惊,小心翼翼地询问:“陛下,可是只有这十人?” 景昭帝点头:“就他们。” 对于景昭帝来说,科举考试本是三年一次,今年突加恩科,要的便是绝对的人才,一些平庸之辈不要也罢。 礼官朗声宣道:“第一名,恩科状元是……” ☆、第51章 第51章天下知 众臣面面相觑,摇头均作不知。 自古伴君如伴虎,景昭帝自上位以来,还从未如此不按常理出过牌,君心真是越发难以揣测了。 景昭帝淡淡地看了眼众人的反应,旋即佛袖离去。 如今圣意已定,事成定局。 落选的考生再是不甘心又如何,只得堆笑去恭贺前三甲的人,妄图以后谁飞黄腾达,能稍微提携自己一把。而他们首当其选的人便是楼君炎,状元之才,自是前途无限,谁曾想楼君炎竟不知何时离开了。 好吧。 退而求其次,结交榜眼探花郎也行,结果顾辞和范仲也不见了。 王哲瀚是首辅王宥侄子,自是不屑这些恭维奉承,转身就走。待到后来,竟只剩下海云帆和李长青这种不算太出众的,众人便随意敷衍了几句,出宫去了。 后殿,白玉石阶上。 楼君炎青衫明眸,眉目微垂,面色沉稳而内敛,恭敬地对着眼前人行了个礼:“见过阁老大人!” 秦守正神色肃穆,看着楼君炎说道:“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终于得偿所愿。” “阁老谬赞,君炎愧不敢当。” 秦守正捋了捋胡须,深深地看向楼君炎,哼了声:“我竟不知你运势这般好,刚进国子监,就赶上了恩科,一举成了状元,又入了翰林院,不日便可扶摇直上?” 陛下今日未曾与楼君炎说过一句话,但眼神却是几次停留在此人身上,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而楼君炎早就在陛下跟前排了号,入翰林院只是过渡缓和一下而已,升迁重用,且看陛下具体如何打算。 楼君炎抬头,眸色淡淡:“一切皆是阁老举荐之恩,君炎没齿难忘!” “哼。”秦守正冷哼道,“我倒不指望你念着这番情分,只是人如果爬的太快,走的太高,难免会摔的粉身碎骨,若你行正道,或能弥补一二。” 楼君炎若有似无地扯了扯嘴角,态度依旧恭谨:“阁老大人站的可高?可曾摔得粉身碎骨?” “你!” 楼君炎继续道:“阁老大人又怎知我不会行正道?阁老在担心什么?又想告诫什么?” 秦守正愣了愣,气恼地转身,走了两步,却突然听得身后传来楼君炎淡若清风的声音。 “阁老所思所想皆是多虑了,君炎不知以后会如何,但却始终知道家国大义这四字是何意。” 秦守正背影一僵。 诚然是自己举荐了楼君炎此人,可看着他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