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朱允炆有些揪心。 韩成才有些气愤,握着拳头道:“后来有消息说那些失踪的女孩,是被人牙子掠走卖掉了,尤其是京师的官员,蓄奴买婢成疯……” 韩秉忠急忙打断韩成才:“没有由头的事可不能乱说,慎言。皇上,小儿只是道听途说,并无凭据,当不得真。” 朱允炆有些心惊肉跳。 洪武初期,朱元璋严令非功臣之家不得蓄奴,甚至还规定了蓄养奴婢的数量,即“公候家不过二十人,一品不过十二人,二品不过十人,三品不过八人”。 现在想来,朱元璋的这个规定有些想当然了。 公爵,侯爵,身边不到二十个奴婢,这怎么够用? 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要更多的奴,更多的婢,更多的享受! 还有那些官员,有了权,有了钱,有了家业,自然而然就需要一批“奴婢”来伺候自己,享受下大爷的活法。 商业解禁,路引取消,人口流动增加,助长了士大夫阶层对“奴婢”的需求。 在社会安定,百姓能吃饱饭,没有人卖儿卖女的时候,人牙子就出现了,他们或是诱骗,或是设局,或是偷掠,不择手段! 朱允炆清楚,蓄奴不是明代才有的,向上追溯,哪个时期都有这个问题,哪怕是朝廷禁止,也不过是走个书面形式。 奴,奴隶。 在明代始终存在,并无断绝。 让很多人意外的,最大的奴隶“人牙子”,就是大明皇帝,说是朱允炆也没有任何错。 因为明代初期,奴隶最主要的来源就两个: 其一,战俘。 明初打仗多,俘虏的人也很多,一些蒙古兵成为俘虏之后,成为了功臣之家的奴隶。 其二,罪犯家属。 这个更好理解,洪武四大案制造了那么多悲剧,牵连的家属够多了吧,一些人便被卖为奴、婢,成为了他人的物件。 之前的教坊司,其本质不也是奴才性质的,取悦他人,任人侮辱! 对于民间,朱元璋一再下令,禁止民间百姓成为奴仆,禁止人身买卖,还规定“庶民之家当自服勤劳力作,故不准存养奴婢”,也就是说,寻常百姓家需要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你们啥都需要自己干,官能养奴婢,你们不能。 朱允炆想起来那一本尚未出世的《金瓶梅》,最初就有介绍,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之前,就已经被转卖过两次。 《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中后期,能写出这样的市民生活,想来是“取材于民间”,至少可以佐证一点,明代中后期,人口买卖已经十分严重。 毕竟在那本书里,被买卖的可不只是金莲一位,还有五两银子买的丫头小玉,四两银子买来的秋菊,出现了专门的人牙子,比如王婆、薛嫂、冯妈妈、文嫂…… 若明代中后期人口贩卖已成常态,那根苗出在什么时候? 明初! 朱允炆猛地一排桌案,起身喝道:“但凡查实,一应参与人口贩卖者,立斩不赦!” 作为后世人,如何不知道“失孤”父母的痛苦,如何不知道人贩子的可恶,如何不知道这是罪恶滔天的事! 朱允炆清楚这件事很难解决,几近难解,但无论如何困难,有多少阻力,朱允炆都决定了,贩卖人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