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字原礼,他是丹溪亲传弟子,医术高明,曾用精湛的医术救过朱元璋。 洪武朝时多少太医受难,唯有他安然无恙。 朱允炆欣赏与敬佩这个七十六岁的医者,单论医术,在当下的太医院中,无人出其右。朱允炆记得史书中,戴原礼曾给永乐朱棣看过病,换句话说,他至少还能多活三四年。 但现在,他走了。 安全局的文书写得很详细,甚至还附带了杨士奇的文书,戴原礼的死,并不是“古今”关联阴谋的封口,而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燃尽生机的结果! 他通过国子监医学院看清楚了医学发展的方向,找到了教育学子的康庄大道,他将余生的寿元,都耗费在了《医学初典》、《医学中典》与《医学大典》这三本教材中! 为了医学的未来,戴原礼押上了自己的生命! 朱允炆眼睛有些湿润,仿佛看到了深夜之中,挑灯著作、勘正的老人,他面容枯槁,却神态自然,他手枯如笔,却书写不辍,他咳嗦不止,却顽强坚持。 一笔,一画! 一字,一钱! 无私的如同一片海,包罗尽致,万象自然! 严谨的如同一座山,棱角分明,傲骨天成! 大明朝有的是为国为民的人才,有的是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英雄! “取纸笔。” 朱允炆默然望北,而后挥毫写下: “戴原礼,披太医院,戴医学院,肱骨干臣,丹溪子弟,精研医术数十载。著书《证治类方》、校补《金匾钩玄》、《推求师意》,又作《复庵方书》,可谓大成之才……” “其行医奇效,观症论断,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推测病源,著奇见于理趣之极,观其随病加减之妙,不独药之咸精,是谓大明之神医……” “古稀高龄,许身布道,三尺之台,桃李于堂,呕血《医学》巨典,皓首殚精,终有所成。然生机耗去,撒手远行,留天下扼腕,痛呼天命不予,圣魂长在……” 朱允炆停顿下来,思索片刻,又加了几句:“当誉大明圣医,尊其遗志,葬于国子监太医院,另命匠工雕铸人像,为后来者瞻仰……” 收笔之后,朱允炆看向薛夏:“即刻安排人,送至京师,越快越好。” 薛夏了然,封好之后,便交给罗显,让他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递出去。 “走吧,我们去杭州城。” 朱允炆没了游览的兴致。 文书中介绍的内容并非只是戴原礼去世这一件事,还有顾三审、双喜拿出了最底层的批条,解缙的解读,内阁的安排,京军调动与城防,水师动静,齐王规模与路线等等。 当看到二炮局加快进度,提前完工一批新式神机炮,并将多余部分划拨宝船之后,朱允炆彻底安心了。 京师。 一艘快船停泊到岸,岸边早有人牵马等候,八名军士身披铠甲,手按腰刀,背插红缨,翻身上马,甩了一鞭子,对急切询问状况的衙役喊道:“白水洋大捷,齐王溺死!” 话音落地,八匹骏马已飞奔而出。 “白水洋大捷,齐王溺死!” 雄壮的声音响彻天地。 八个八马,自长江边,至清凉门、石城门、三山门、聚宝门、通济门,再至正阳门,穿正阳门而过,马不停蹄,高声断喝:“白水洋大捷,齐王溺死!” 兵部尚书铁铉正在办理公务,就听到外面吵吵嚷嚷,连忙起身准备出门查看,刘儁、卢渊匆匆走来,面露喜色,连忙喊道:“铁尚书,大捷,大捷啊!” 铁铉眼睛一热,紧绷了几日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战果如何?”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