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转过身,对解缙示意了下。 解缙连忙将罗贯中搀扶起来。 “罗先生,请吧。” 朱允炆微笑着点头,伸出手,作了个请的手势。 罗贯中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入经厂的,一切似是梦幻,毫不真实。 司礼监下设文书房、礼仪房、内书堂、经厂。 其中经厂设掌司数名,负责一应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包括佛、道藏、蕃藏等书籍,可以说是皇上自己家开的印刷厂。 洪武中后期,经厂配有刊字匠一百五十名,印刷匠五十八名,裱背匠三百一十二名。 朱允炆想要刊印《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只靠着这些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是不够的。 “在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之外,招揽笺纸匠三十名、摺配匠五十名、裁历匠二十名,黑墨匠二十名,笔匠与画匠各三十名,限三日内办妥。” 朱允炆对赶来的司礼监少监王越吩咐道。 王越连忙答应下来,匆匆去安排。 朱允炆从罗贯中手中接过《三国志通俗演义》,敬重地看着罗贯中,然后提起笔,道:“朕擅填诗词于书稿之上,先生不会怪罪吧?” 罗贯中连连摇头,道:“皇上亲笔,是小民荣光。” 朱允炆毛笔蘸墨,轻声道:“不管你是不是真如此想,但这首词,不能少,少了的话,可就差了几分气势。” 解缙、徐辉祖与王绅走近前,看着朱允炆龙飞凤舞,一首《临江仙》跃然纸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啊,别怪朕,要怪就怪你出生太晚了。 等你有这首诗词的意境与觉悟,起码要一百多年,朕等不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缙吃惊至极地看着这首《临江仙》,一股淡泊洒脱的气势扑面而来,即有慷慨悲壮,又有荡气回肠!如此意境不凡之作,当真是皇上所作吗?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后,我们办一个书局吧 “好词!” 罗贯中深深赞叹。 自然而然的词句,在渲染历史兴衰、苍凉悲壮的意境时,又营造了沉浮在我,淡泊宁静的旷达情怀。 无论用词,还是咏古,亦或是抒情,境界,这首《临江仙》都极为出彩。 更让罗贯中惊喜莫名的是,这首词调,竟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内容是如此的契合,平添了几分感怀与豪情! 朱允炆深深凝视着眼下的《临江仙》,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自己一直都在改变大明,不知道几十年后,还会不会有杨廷和与杨慎。 就算是有这两位人物,恐怕杨慎也不会被打屁股,一路发配到云南吧。 若是没有云南的沉淀,杨慎就没办法作出《廿一史弹词》,这首对秦汉所思的《临江仙》,很可能便不会出现在历史中。 这个险,朱允炆不敢冒。 剽窃就剽窃吧,反正没人可以识破。让他们翻遍群书,也找不出证据来…… 只不过,朱允炆还不够无耻,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思虑再三,添上了“杨慎”二字,道:“此词,乃是一位名为杨慎的才子所作,非是朕所书,日后刊印用墨,不可错漏名字。” 解缙博览群书,自诩才情一绝,看了看杨慎的名字,眉头紧锁,道:“皇上,能作出如此词调之人,必然不凡,为何不见文章于世?” 杨慎? 陌生至极的名字,别说汉唐宋元不曾见其文章,就是洪武时期,也没听闻过这一号人物。 “天下才情之辈芸芸,未必都见于文章,或传于乡野,或远于江海,不足为怪。”朱允炆搁下毛笔,对解缙说完,便转向罗贯中,问道:“罗先生,你可满意?” 罗贯中肃然道:“皇上,此词书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谓相得益彰,小民感激不尽。”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罗先生,虽然这《三国志通俗演义》文稿出众,但朕希望先生多留京师一段时日,将此书回目稍作整理,增删琐事,改订文辞,而后铺卖于天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罗贯中热泪盈眶,道:“小民愿意!” 朱允炆点了点头,将《三国志通俗演义》交给经厂掌司,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