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鄂尔多斯。 这三家加起来,占了漠南蒙古的三分之一以上,凑出两万多骑兵还是够的。 但很显然,此时的满清,还远远没有到达后世平定准噶尔后,对内外蒙古如臂指使的地步。 摇摆不定的,可不仅仅只是鄂尔多斯。 恰恰是鄂尔多斯的跳反,让各个部落发现,现在的清廷,已经缺乏对于边疆和外围势力的控制能力了。 连朝鲜辽东这样的老巢都保不住,害怕他在一望无际,横跨万里的大漠草原上找岔子? 最后果然,土默特部明面上对清廷依旧唯唯诺诺,但就是按兵不动,只派兵在外围巡逻一番。 至于乌兰察布,这时候还是散沙一片,自己都分不出个主来,等到历史上满清将乌兰察布捏作一团时,依旧是康熙时代了。 只有察哈尔八旗比较卖命,但相隔上千里,中间还有阳奉阴违的土默特部,进展缓慢。 于是乎,鄂尔多斯就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成为了漠南漠北诸多蒙古部落中,第一个独立的大部落。 甚至在明廷的支持下,额璘臣还获得了阿拉善地区部落的支持,实力上逐渐向察哈尔靠近。 消息传到南京时,光烈六年的秋收已经接近末尾。 经过三年的恢复与发展,南京城再度焕发出繁荣景象。 今年江南地区,除了湖广部分府县有旱灾外,其余都还算丰收,主要是在度田以后,百姓负担大大减轻,官府的税收效率也大大提高。 至少在南方,民间经济水平已经大致恢复到了万历年间。 当然,对于朝廷而言,更重要的是税收。 自光烈四年以来,为了北伐,内阁署令户部、工部和粮务公司合作,自西向东,在汉中、关中、岳州、武昌、安庆、扬州等前线后勤补给重镇,修建大型粮仓。 这年头存储粮草也是个技术活,好在不必太久,按照枢密院要求,只储存三年以内的即可。 先后动用十五万民工参与修建,消耗财政预算九十五万元,二十四万石粮,终于在光烈五年建成。 每年夏秋两税所得的粮食,凡有冗余,都尽量向这几个地方调运储存。 直到光烈六年秋收以后,递到朱由榔手里的奏章中,各个前线粮仓的总储备已经超过了七百五十万石,足够一百万人消耗近一年。 预计等秋收全部结束后,这个数字能达到八百万石。 朱由榔坐在案前,一行行阅读着内阁统计的各种数据。 内阁宰执们和都察院的王夫之,正端坐在殿下,也在批阅各个府县送来的秋收和财政数据。 可用战争财政预算两千三百万元,储备粮一千五百万石,以及各类武器装备的生产数据,民兵预备士卒的数据…… 他轻轻合上奏章,缓缓道 “足够了!” 第82章 拔剑(上) 这两年朱由榔并没有闲着。 首先是度田、币制改革、部门拆分重组所带来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必须解决。 各个新建部门之间需要时间磨合。 还有各地的府县政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 直到光烈六年,在整个江南地区光复三年以后,大明朝廷终于重新恢复了对江南地区在财政、行政上的全部控制。 光烈五年,全国财政收入是折合银币三千一百万元,粮食两千万石,除去各种消耗外,还余留三分之一。 再加上光烈六年秋收以后的积累,这三年以来,大明积攒的家底,已经足够打一场大仗了。 比如北伐。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