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不知道的是,这其实应该是在清末时期,一位叫做龚振麟的工匠发明的技术,因为铁模铸造不必像泥模那样铸完一次就得将模子拆碎,重新弄一个模子,而是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铸炮效率。 但这玩意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铸出的炮普遍偏重,不够轻便,寿命也要短些,这就涉及到炼钢问题了,宋士意就正在带人攻关这一难题。 朱由榔饶有兴趣的召见了这位年轻的技术负责人,他听其它官吏介绍,这位年轻人刚开始由于只是秀才出身,从九品的办事员做起,结果技术功底过硬,接连攻克好几个难题,被胡琏重视提拔。后来胡琏要开发湖广,从佛山这边调了一大批官吏过去,宋士意也就水涨船高,一跃成为正七品的主事了。 朱由榔很是欣赏,这种愿意干技术工作的读书人实在不多,应当大力气培养才是,勉励了一番。 但宋士意却是谦虚道 “臣本事皆是由家父所授,不足家父万一耳。” 朱由榔好奇问道 “敢问令尊名讳?” “家父讳应星,字长庚,原是南直亳州知州。” 朱由榔闻言顿时呆住了。 第9章 清洗 对于宋应星的到来,朱由榔当然惊喜,如今的武备局和工部并不缺乏工匠,真正缺乏的是真正具有远见,可以统筹全局的科工带头人。 胡璇虽然也努力用事,但毕竟之前一直都是传统儒家官僚,对于工业和技术的认识也就这大半年才建立起来,做一做人事安排上的工作还行,但要是让他规划研究方向,指出那些技术应当优先研究,那些可以放一放,就难为人了。 而宋应星补上了这个空缺,宋应星不是一个专精某行业的科学家,而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科技人才,他对当下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有所涉猎,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发展脉络,朱由榔只需要给出一个大致方向,就能交予宋应星做具体规划,该研究哪些,不该研究哪些,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战略科学家”。 朱由榔二话不说,便让宋士意带路,登门拜访。 宋应星自从来到广东后,让两个儿子去朝廷应聘,眼下肇庆朝廷求贤若渴,无论功名,只要是读书人,都是有岗位的。 老大宋士慧当了县主簿,参与农业改革,老二宋士意则去了武备局,成了技术官员。 至于宋应星本人,这些天和那个叫做顾炎武的后辈一起,在广州和肇庆两府考察。 得到的反馈是让他们大为鼓舞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位于岭南一隅的新朝廷却有截然不同的新朝气象。 顾炎武选择去百废待兴的湖广,应聘成为一任县丞,而宋应星则打算在广州安顿下来,他原本是南直隶亳州知州,只要在吏部挂上名字,便能重新以旧吏身份分配岗位。 朱由榔登门拜访,让这位已然六十岁的老先生受宠若惊,他虽然是科学技术上的巨人,但那毕竟是后世,如今的宋应星不过只是蹉跎大半生,举人出身的一个退休地方官而已。 朱由榔连忙将激动的宋应星扶起 “长庚先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国难未靖,正需兵戈之用,朕听闻先生于工缮一道建树非凡,故欲请先生出山,替朕打理军工事宜。” 宋应星连呼不敢 随后朱由榔传旨加封其为工部右侍郎,武备局大将作(总工程师),打理武备局全部事宜,如此一来,胡璇这个工部尚书抓总,自己新提拔的工部左侍郎王应龙(原大西政权工部尚书)打理矿务局,宋应星打理武备局,工部的三驾马车便由此建立起来。 朱由榔还向宋应星询问了《天工开物》的编写情况,得知此时《天工开物》已经成书并且刊印出版,便让广州府刻板印刷,同样作为肇庆朝官吏的参考书目之一,只不过主要针对工部官员。 正当他心情大好之时,一封瞿式耜从肇庆递来的奏折,却一下子将好心情都破坏掉了。 “又来!这帮子文官又开始了!一顿不打欠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