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迈着小腿,凑了上来,憨笑着问道:“爹爹,你要赏我们什么啊?” 探手捏了捏他的小脸,刘承祐想了想,说:“就给你们,再找个老师!” 此言一落,除了刘煦,都露出了少许的苦恼之色。刘承祐瞥向身边的卢多逊,道:“卢多逊,此处距离东京,尚有千里之遥,回京还需费些时日。这一路,朕就把四个学生,交给你了!” 闻言,卢多逊有些愕然,随即面带踟躇地应道:“陛下,臣才学浅薄,何德何能,敢做皇子之师?” “怎么,向来踌躇满志,自信骄傲的卢郎君,还不敢教四名小儿?”刘承祐调侃了一句。 “臣才识不足,恐耽误了殿下们的学业!”卢多逊顾虑重重地道。 见其迟疑,刘承祐这才畅笑两声,道:“就让你做个临时教习,回京途中,将你西行的经历与在河西的见闻给他们讲讲。孩童嘛,都喜欢听故事,你可以好生编排一番。 另外,再给你个任务,回朝之后,与宣慰司配合,著一本《河西使记》,要通俗易懂,且绘声绘色,届时刊印发布,让天下士民,也都了解了解西北那片广袤故土!” “遵命!”听皇帝这么说,卢多逊松了口气,恭敬应道,心里的负担瞬间少了许多。 他这个老师,说到底,还只是个“说书先生”,给皇子们的归途增添几分趣味,或取寓教于乐之效。 小心地注意了下皇帝那高深莫测的表情,心里又不禁涌出几分羞赧。他方才,可是当真了的,否则也不会那般患得患失,皇子的师傅,谁不想当,不说未来,就提眼下,对于名望的提升,都是不可计量的。 然而,卢多逊太年轻了,皇帝若真以他做皇子之师,不说其他人,就滞留在东京的张昭那老学究,就敢“造反”。卢多逊虽然自负才学,却也不是太飘,还是有一定自知之明的…… …… 也是思归心切,自华县起,御驾之行,再无任何波澜,并且加快了速度。也就在洛阳,多待了些日子,王晏镇守下的西京,给刘承祐一种强烈的秩序感,他就任的这两年间,整治了不少人,但却没有史弘肇、景范时期的偏激,偌大的城池,并不乏活力。 产业日丰,商旅益旺,民生愈安。同时,王晏花了大力气,整葺城池,修缮街市,完善洛阳的基础设施,刘承祐至时,城池各处,犹见进展中的工程。虽然不像开封那般大修,动静也不小,关键是,没有让朝廷额外调拨钱粮,也未苛敛于民。至于钱粮何来,当然是出自商贾,再加洛阳地区的一部分税收。 在洛阳停留的短短时日间,刘承祐对王晏的治洛的政绩,表示了极高的赞赏,并做勉励。临行前,将王晏的爵位,恢复到开国县公,既为其治洛之功,也为当初进献“传国玉玺”。 于是,王晏释然了,当初因为在晋州与王景崇打擂台,兵围天使,被去职降爵,他心里当然是不甘。如今,总算恢复到公爵,禄粟的增长,倒在其次,关键是地位与脸面。 初入秋的开封城,气候虽仍带有些炎热,却已舒适了许多,汴河之上,往来的舟船愈加频繁,街市之间的人烟,益加稠密,空气中隐隐弥漫着花香果味,令人陶醉,整座城池,都透着繁荣气象。 “臣等恭迎陛下还朝!”皇城前,宰相李涛携众臣,迎拜于宫阙。 天子回朝,刘承祐下令,百官不需出城迎候,但该有的礼节,还是不当摒弃的,在李涛的牵头下,群臣干脆聚于皇城正门。 “众卿免礼!”刘承祐亲下銮驾,现身于众臣眼帘,伸手道。 “谢陛下!” 几个月不曾相见,甫一照面,看谁都有一种焕然一新之感。望了望开封宫阙,刘承祐感慨道:“自春季出巡,归来处处已见秋意!” “朕不在的这数月,国事之稳定运转,皆仰赖众卿啊!”刘承祐说道,目光落在李、范、魏、薛、郭几名宰臣身上。 “都是臣应当做的,不敢居功!”李涛应道。 “尤其是李卿,年逾花甲,仍不懈政务,发间更平添白发,令人钦佩啊!”看着李涛,刘承祐动情地道。 说完,便回登銮驾,听其言,李涛则明显愣了下。 “起驾!”随着张德钧一声高唱,帝后车驾,缓缓驶入皇城。 李涛回过了神,带着人回衙,准备公务,等待天子查阅。不过,老脸上不免带着几分凝沉,他当然记得自己的年纪,至今还不到六十啊…… 第120章 多子多福 刘承祐回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慈明殿向太后李氏问候请安,这是于情于礼的事情。皇帝归来,太后自然欣喜异常,不过更令她开心的,还得属刘承勋一家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