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妇武月昭拜见皇上!”武氏礼数周到,容不得皇帝挑刺。 见是武氏,皇帝立马找寻辉育忠的身影,半刻后,不见辉育忠,于是询问百官:“可曾有人见着辉老将军了?” 百官面面相觑,其中有些人交头接耳,似乎是在讨论辉育忠为何不在场,是不是怕面对武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皇帝见众人皆摇头,便看向谢昀秀。 谢昀秀注意到皇帝炙热的目光,先拱手,之后对皇帝道:“皇上,臣未曾见到过辉老将军,因此,臣也不知辉老将军今日为何不曾出现于朝堂之上。” 皇帝的面色更加难看,但是碍于百官,始终不得发作。 武氏因为皇帝忽然开始查问辉育忠的去向,所以始终端庄地站立着,得不到说话的机会。 等皇帝终于觉得避免不了之后,才好似突然注意到武氏般,开口。 “武夫人,关于娘子军一事,朕早些时候已然听说,因此,朕以为,此事无需再议!” 说完,皇帝示意宦官宣布退朝,自己则欲起身离开。 武氏见状,连忙阻拦:“皇上!” 皇帝的起势硬是被打断,无法只好继续坐在原位上。 “皇上。”武氏见皇帝安然坐在龙椅上,这才继续道:“昨日臣妇的夫君对皇上所言,并非属实!” “哦?”尽管皇帝心中不愿意谈及,但还是装作好奇的模样。 心中却立刻闪现此前对辉育忠说莫要向旁人提及一事,未曾想武氏竟然知晓了。不过注意到旁侧的谢昀秀,皇帝又猜疑是否为谢昀秀告知。 武氏行了个大礼,说道:“皇上,不知您对于娘子军立功一事,是何看法?” 闻言,皇帝蹙眉,显然是不愿回答。 武氏自然是看出了,立刻识相地改变话头:“皇上,据臣妇所知,昨日臣妇的夫君向皇上您尽数否认了娘子军所建之功劳。臣妇敢问皇上,可有此事?” 皇帝未回答武氏的提问,反而眯起促狭的双眼,岁月留在眼尾的痕迹一览无遗。 “不知武夫人可是在审问朕?”皇帝毫不客气,在地位上压制武氏的气势。 武氏面上装出惶恐的神情,内心却毫无波澜。 “皇上恕罪,臣妇并非此意。” “那是何意?”皇帝不依不饶,铁了心让武氏圆了话。 武氏一时搭不上,于是谢昀秀即可站出来为武氏解释:“回皇上,昨日臣与武夫人说道了此事,武夫人至今仍有些不可置信,因此不由得向皇上您求证一二,还望皇上宽宏大量,莫要追究!” 旁听的百官有人附和:“是啊,皇上,武夫人女子出身,想必还是有不懂的地方。” 皇帝本想借此将武氏赶下朝堂,但现在有官员为其求情,他也不能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 “罢了。朕便念武夫人初来乍到,原谅了你这次。” 皇帝说得大度,高贵的模样令人望尘莫及。 武氏心中却对此很是不屑。 “谢皇上开恩!” “想说什么,便直言,何须这般问来问去?”皇帝表明自己的想法,以断了武氏求证的念头。 “是。”武氏应下,得了令后,于是直言道:“皇上,娘子军确乃臣妇与臣妇之媳肖黎一同创建并壮大。娘子军在郑国之战中的功绩,辉家军皆有目共睹,若皇上对此有疑问,何故询问一个未曾在战场上出过力,甚至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人?不妨随意招来一个辉家军,便可知晓答案。” 武氏语气强势,皇帝听得那叫一个生气。极想发作,但是环视堂下百官,各个认真听讲,皆甚是好奇。 因而,自己也不能扰了众人兴致,虽这没什么,但难免会让百官认为其对娘子军有何意见或其他什么不好的东西。 鉴于此,皇帝为了掩盖自己的私信,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至少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行。 “娘子军之功属实,绝非如旁人所言那般不切实际。” 皇帝捋了捋龙须,沉默不言。 武氏再接再厉,“若是皇上不信,臣妇也可以将娘子军如何为郑国之战赴汤蹈火以故事的形式说给皇上听。” 闻言,皇帝眼睛眯地更细,在站在远处的官员看来,不得不怀疑皇帝是不是睡着了。 武氏把握主动权,不给皇帝开口的机会,继续她的言论:“既然皇上您不说话,臣妇便当您默认了。” 继而,武氏向皇帝欠礼,开始她的故事大会。 当武氏将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