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后刷新看———— 周帝步步紧逼的追问,让释慧避无可避。 看来这个问题,他今日是必答不可了。 念及此处,释慧慢慢从地上起身,掸了掸僧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十四年前那一夜,老僧观破城之军高举火把满城穿梭,心中惊愕骇然,怕生灵涂炭,百姓无辜遭殃。所以那夜所观,唯有恐惧,不见热闹。” “但反观今夜。” 释慧顿了顿,从九层高台俯瞰下方长街,“灯火鱼龙舞,粲然若星河。陛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花灯盛景亦是充满喜气,今日老僧所观,只见康乐,不见怨声。” “由此看来,二者自是不同。世间虐政德施,便是朝堂无言,百姓民心亦自有论断。陛下一心为民,俯仰自然无愧天地。” 释慧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纵然周帝明知其中有取悦的成分,却还是忍不住愉悦。 这十几年来,关于周帝取齐而代之事,朝野上下从未少谈。 从一开始多数人认为魏氏不臣而抵抗反对,到后来大周在他的治下逐渐清明,以往的反对质疑之声也在逐渐消弭。 这对周帝来说,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 尽管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过分在意外界的评置。 如唐国时期的则天大帝,亦如前齐那位一意孤行的亡国之君。 周帝其实也不在乎。 可当登上这座九层高台,不知怎得,他却还是想听人说上一说,好教他知道,当年的举动,到底是对是错。 “大师与云山先生,是如何相识的?” 看着下方星星点点汇聚成银河般的长街,周帝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释慧亦 没想到周帝会这么问。 以往二人叙话总是或论政或说佛,从不曾涉及无关事宜,可今夜周帝所言,却似在不断旁敲侧击云山先生的消息。 帝王之心难测,释慧一时之间并不能摸清,于是回答也便慎之又慎。 “当年昭懿皇后远嫁上都,云山先生同行送亲,曾在老僧彼时做住持的慈恩寺求过一签,故此得以相识。” “不过那时老僧尚不知云山先生身份,还是后来九层佛塔落成,云山先生着人请老僧前去远观,老僧才知彼时名满天下的工造大匠居然就是当年佛寺求签的少年。” 说到这里,释慧叹了一口气: “其实仔细算起来,加上破城之日,老僧与云山先生也不过三面之缘。” “可是哪怕就这短短几面,他却依然甚是看重与你。” 周帝望着窗外,忽然破天荒来了这么一句,不由让释慧有些不解。 不过他很快明白过来周帝说的是什么,遂随声应和道: “是啊。老僧也没有想到,云山施主会请老僧前来观摩佛塔与摘星揽月阁的修建。” 然而周帝却是摇了摇头: “朕说的不是这个。” “那陛下的意思……” “你可知朕为何钦点你做了这九层佛塔的住持,又为何让你掌管这摘星揽月阁的钥匙?” 释慧心神一震,心头萌生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测: “陛下的意思,您委此重任与老僧,乃是因为云山先生高看老僧之故?” 说完这话,饶是老和尚沉稳内敛波澜不惊,可还是被吓了一跳。 怎么可能呢? 且不说陛下与云山先生相识与否尚未可知,便是二人相识,堂堂一国之君缘何会受前朝国舅好恶的影响? 要知道,魏氏推翻了林齐,与皇族林氏结亲的蒋家也该是魏氏仇敌,见到蒋云山不杀了都算好,又哪里可能会顺着蒋云山的意思来? 释慧有些看不懂了。 他一直以为,周帝任命他接管九层佛塔和摘星揽月阁,并让他做新的皇寺住持,一来是因为他也是当年慈恩大火中的幸存者之一,与对哑僧的安排一样,为了让新周展现出仁德宽宏的一面,周帝才特做这般安排。 可是如今周帝却告诉他,这一切是因为云山先生高看他一眼? 这么多年过去了,便是他自己,都不知道云山先生对他高看 ——如果说萍水相逢测算那一签之后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