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人,其他没考中的人就有怨言,就要乱说话。王钰有鉴于此,借用了前宋一个非常臭名昭著的办法,就是“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办法就是说,那些屡试不中的人,考到头发胡子都白了还中不了进士,可以借由在职大臣举荐,皇帝恩准,赐给你相当于进士这样的出身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进士”,也可以授官。这样一来,王钰自己推行的英明科举考试制度,效果就不得不打一些折扣了。 现在朱熹提出,要加入理学的题目。虽然皇帝对理学大部分不敢苟同,但他却看出来了,这种学说就是要求人民都当“顺民”,不要当“刁民”,对维护他的统治,大有好处。坏处就是,把人的思想都禁锢了,要是等到几百年以后,中国会不会是一个到处充塞着表情麻木,思想呆板人民的国家? “朱熹说,科举考试要加入理学的题目。朕思之再三,没有定论,今日朝议,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吧。”这日早朝,王钰把这个议题抛了出来。 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进行着一个影响中国上千年的行动。往后的中国,是继续学术科技先进,傲立于世界东方,还是日渐沉沦,最终成为一个东方病夫,就看他今天如何决定了。因为,他正在决定“程朱理学”的命运。 大臣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理学,很多也是理学的支持者,皇帝话音一落,朝廷首相尚同良马上站了出来。他说话可是极有分量的,基本上可以代表绝大部分朝臣的意见。 “启奏圣上,臣……”看来尚相要大发议论了。 “臣反对!”一个高亢的声音陡然响起,不止吓坏了满朝文武,连王钰也抖了一下。 尚同良回头一看,居然是门下侍中孟相爷。尚相满脸尴尬,这我什么都还没有说,孟相您在反对什么东西? “孟爱卿,要让人说话,你要反对也要等尚爱卿把话说完吧?”王钰笑道。 “圣上!根本不用谈,坚决反对!理学,实由前朝周敦颐提出,臣认识这个人。他当初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是臣的下属。臣曾经为了理学,跟他辩论了十几年。臣对他的人品非常推崇,但对于他的学说,两个字,荒谬!存天理没有错,灭人欲却是挂羊头,卖狗肉。他是想这世间所有人,都遵守他那套规则,戴着枷锁生活!”孟昭常常连皇帝都不给面子,并不用说这位理学的开山祖师了。 “孟相,遵守道德准则,严以律己,没有错吧?”尚同良问道。 “那也要看什么道德准则,理学要人不妄言,不妄议,不妄动,这难道也是正确的?”孟昭随时看起来都是一副愤怒的样子,若是放在王钰生活那个时代,标准的老愤青。 “这难道有错?” “为人处世本来就应该这个样子吧?” “孟相,您是不是太敏感了一些?” 大臣们见他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纷纷笑着劝解道。王钰倒是奇怪了,这孟昭一直以固执著称,连自己都敢顶撞,应该说是一个保守而又呆板的人,怎么在理学的问题上,态度这么大的转变? “圣上,各位同僚,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坚决不能让理学进入科举!甚至在民间也要弹压,不许公开传播!试想,若理学成为正宗,人人信奉,人人恪守,那么几十年,一百年以后,整个中华大地,你就看不到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如果读书人都去研究理学,朝廷还取什么士?录取理学分子能够作官么?圣上执政以来,鼓励百家争鸣,对于学术,从来都是保持着不过分干预的态度。只要在忠君爱国这个大前提下,有不同意见那是好事。要是天下人都是一种声音,那才可怕!真要到了那时候,恐怕亡国之期不远矣!” 满堂震惊!胆小的大臣们甚至陡然感觉血往脑袋上冲!这孟相爷是老疯了吧?你敢在资政殿上,天子面前,说出“亡国”这两个字?你是在诅咒大燕么? 王钰也感觉这孟昭激动过头了,说话不分场合,也不想想合适不合适,轻咳一声,微怒道:“孟爱卿,朕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盖世明君,总还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吧?” 孟昭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言辞实在不合适,遂告罪道:“臣一时激动,口不择言,陛下恕罪。但臣是出于义愤,理学若由朝廷提倡,全面盛兴的话,将会流毒无穷,祸及子孙。” “爱卿此言,是不是太过头了?一种学说而已,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吧?”王钰笑道。 “孟相,不会是您在前朝作官的时候,那周夫子跟您有过节,现在人家过世了,你才……”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孟昭突然转过头去,瞪着那个说话的大臣:“孙大人,孟昭虽然一张臭嘴,时常惹圣上生气。但这颗心,从来都是公正严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理学若兴起,我中华不复优势!要知道,以军队征服别人,迟早有一天要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