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去了。回京之后如何复命,将与祝缨协商的方案告知,又如何与陈萌商议余清泉的事情,如何与郑熹勾兑,不必一一细说。 陈放回到京城时已是冬天,余清泉这一年上缴的盐税显然是不合格的,郑熹趁机发难。一应证据是江政收集全了的,姚辰英的户部没收够钱、分给皇帝内库的部分自然也是不足的,这让户部和皇帝都有了不满。郑熹再将证据递上去,冼敬也保不下余清泉了。 余清泉被调回,继任的自然也就变成了郑熹一系的舒炎。 陈放却还不能马上就赴任,他仍需将带回来的方案与户部、工部等处协商。江河渡口关津之类归工部管,其他又与户部相关,此外还涉及一些工匠的管理之类。陈放与祝缨敲定的备选方案有两个:一、空中架数条铁索,上面铺上桥板,二、渡口。 两个方案是无法同时开工的,因为预算不够。各自境内的路归各自修,预计两到三年内把各自境内的路修好,最后在江边会合。 这涉及到了具体的工程,经陈萌主持,各方又就方案吵了一个来月,最终敲定了第一个方案,铁索桥。它不受江水暴涨的影响,不需要维护船只等,而且就一个路口,比较容易看守防范。渡口除了后续需要船只外,也因现有的地理条件也不合适。 等到驿路开通之后,如果有需要,再视情况开通渡口。 ………… 方案定下,才是陈放的任命,他除了一个刺史的职务又兼了驿路开通的调度,因为驿路它其实是两个部分——路、驿站,必须有一个人总揽。安南简单,祝缨一个人说了就算,到了陈放身上,他就要不停地加一些额外的官职。 总算在正月里,他的几项任命都到手了,择了个吉日便可赴任。与此同时,又移文到安南,通知了祝缨。 祝缨接到公文的时候已是二月初了,宿麦刚刚收完,春耕即将开始。祝缨召集了幕府僚属,开会讨论此事。 整个幕府都知道,祝缨是必要修这条驿路的,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阅着公文,再无声地递给下一个人,直到所有人都看完了,祝缨道:“都说说,有什么想法。” 苏喆道:“朝廷办事,越来越慢了。不晓得他们能不能按时完工?别咱们这儿修好了,对面接不上。” 路丹青道:“那咱们也不算白干,本来就想修路的。顶多最后一段先不修到底,观望着?” 祝青君则说:“这一路上,还有几处不大安全,我再带兵把这一带犁一遍。” 巫仁则小声说:“他们选这个也不意外,可需要用到大量的铁。安南就有铁矿,可惜的是工匠不够多,产出又要打造农具、兵器,匀给造桥的就少了,从现在就要开始攒了。” 项安也补充了一句:“工匠的手艺也不如京城的。这样的铁索,这般的长,又要承重,可不是一般手艺能行的。就是吉远府,也没这样的匠人。纵有,一两个恐怕也不够使。不知道要怎么凑够人手。” 祝缨道:“这个好办,青雪,拟个公文,管朝廷要。项安,准备好机灵的学徒,人来了就跟着学。” 项安赶紧答应了下来。 然后是祝青君说的清理地面,继续“剿匪”,她一直承担着这项任务,祝缨只说:“要快一些,这一段沿途,你也要盯一盯。” 最后是林风,他本是镇守与西番交界的关口,今年轮换回来。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他也在思考,人人都说自己擅长的,他想了半天,也憋出了一句:“那个……” 祝缨看了过去,林风犹犹豫豫地问:“虽然是修桥,是这个也算‘边关’是不是?是不是也得修个关卡什么的?” 苏喆有点惊讶地说:“行啊!这都想到了。” 这条新驿路除了作为官道之外,安南方面也是有意将之作为一条商路的。既是商路,就会收税,设卡是应有之义。但林风提到了“边关”,就有防范朝廷的意思,这是他以前很少会考虑的问题。 祝缨微笑点头:“不错,到时候连桥带关一起修。” 林风也露出一个笑来,这个会他开得挺有成就感。散会后,他的话也多了起来,所有人里,他与苏喆最熟,两人一同往外走。林风先感谢了一下自己在边关的时候苏喆帮他照看家人,苏喆道:“什么话?我不但与你熟,同你媳妇也是亲戚呢!” 她们这些旧头人家,事实上也是“门当户对”的,不同寨子头人之间也通婚,苏喆与林风的妻子认真论起来,也能攀上关系。不过头人间的亲戚关系,在以前也不影响互相抓了祭天就是了。 林风听了,也只一笑,又问:“怎么不见阿晟?难道他出去剿匪了?今天没看到祝新乐,难道不是他?” 苏喆道:“春天啦,舅舅叫他回家讨媳妇儿了。” “说的哪家的姑娘?” “不知道呀,看他能唱得过谁吧。”苏喆说着,笑了起来。他们这些人,习俗也渐改,以前就是唱歌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