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皇帝二十二岁,决心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草原瓦剌部! 他不顾吏部尚书王直等群臣反对,偕同,宦官王振,率京师大军,御驾亲征。 命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 此次出征,下诏两日,大军就匆忙集结启程,各项准备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乱。被征来的民夫混乱,军饷与粮草数量不明,二十万京营儿郎人都是懵的,就被带出了京城。 出京三天后,秋雨连绵,再加上没有军需,二十万儿郎,鞋没多久就走烂了,跋涉在泥泞里,脚上掉了一层又一层的皮…… 又走了几天,因为军需不足,军队很快开始缺粮,秋雨连绵,北风萧萧,军土多在这样的天气里患病,倒在路边,为了不耽误行军,大军自然无法理会他们。 倒在路边的土兵,没多久,就变成了尸体,在泥泞中的,一具一具很快被风雨吹僵。 群臣自然知道如此行军不行,接连进谏,但皇帝不听! 因为前线,败报频传,说瓦剌部有退军征兆,那位皇帝,怕自已到了前线,瓦剌人已经跑光,所以他下令加急行军…… 哪怕一路伏尸蔽野,死的都是他的军兵,他的子民! 抵达边关后,瓦剌已经撤去。 朱祁镇一边说着班师,一边仍不死心,大军在边关转圈,他把二十万人命当儿戏! 大雨还在下,连绵不绝,二十万儿郎,却看不到回家的路。 因为他们的帝皇,想要证明自已,他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 大军在边关绕圈,却留下了满地无人收的尸骨…… 而本来撤退的瓦剌部,也窥见了,大明朝二十万京营子弟兵的疲惫不堪! 于是瓦剌草原部,又一次从居庸关方向大举南下。 朱祁镇闻讯而起,当即下令,大军掉头,誓要与瓦剌,决一死战! 决战的结果,众所周知。 明军,在雷家站待敌决战,瓦剌兵袭击了亲征军断后部队,帝皇决定增派援军,结果援军遇伏,一支支部队,接连,全军覆没。 成国公也好,永顺伯也罢,还有其他的都督侯爷,都死在瓦剌军的马蹄之下。 一群疲惫不堪,身患众疾的土兵,又能有多少战力…… 最后在土木堡,六军溃败。 帝皇被伏! 瓦剌军一路南下,剑指京师。 而在土木堡之变发生一个多月后,正统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按照《明实录》里记载,朝廷这天下发了一笔赏赐。此时距离“京城保卫战”,只有半个月了。 但这笔赏赐发放的对象,并非京师的守军,而是从土木堡逃回来的两千多个随行厨役,这笔赏赐,由光禄寺拨款……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