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拦着他的锦衣卫面露迟疑,就连沈瑞、沈珏这些远处驻足眺望的,听了这一句都惊呆了。 昌国太夫人的外孙,建昌伯的外甥,不正是东宫太子么? 随即觉得不对劲,东宫太子好像只有十来岁,那少年看着有十三、四岁大 那些本来迟疑的锦衣卫们,显然也想到此处,再次将那少年拦住。 因这少年的拦路,昌国太夫人的车架还是停了。 建昌伯张延龄策马过来,居高临下地望着那少年。 那少年抬起头,带了几分讨好道:“二舅……”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木落归本(三) 沈瑞、沈珏等人所在位置,距离官道十几丈远,眼见着碰上这般八卦,都不免有些好奇。 与沈珏、沈全两个不同,沈瑞年后曾随王守仁出去交际,对于京城官场上流传的皇家与大臣八卦之类的也听了不少,从这锦衣少年之前的称呼,一下子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这次“京察”后告老还乡的礼部尚书徐琼。 徐琼是景泰二年的举人,元顺初年的榜眼,到弘治年已经入仕四十余年,经历三朝。 有传闻,弘治十二年的科举舞弊案,就是徐琼捅出来的。 大明朝职官志上,虽注明一部尚书只有一人,可实际各部尚书却不止一人 有阁臣的加衔,还有各种恩封,加上南京礼部尚书,最多的时候达六人。 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而阁臣入阁前还要先入礼部。 徐琼的资历,本有机会入阁,却是因为人行事,为文官所鄙。 在京城高层流传范围很广的一则八卦,那就是成化末年,时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的徐琼在回京叙职时,纳一监生之外室女为妾。 此事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监生有一嫡长女被选为太子妃。 虽说这则八卦,徐琼从未公开承认过。昌国公去世前,徐琼也始终在南京为官,并未回京。 不过在昌国公去世后,原本在南京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的徐琼,确实是青云直上,从侍郎到尚书,加太子少保,俨然要入阁的架势。而且在几次今上加恩外戚张家的封赠上,徐琼都是站在今上这边,支持对张家的重封。 弘治十二年的“科举舞弊案”发生,被弹劾涉案的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受冤入狱,最后落得冤愤而死的下场后,徐琼的圣宠也到头了。 过后有消息传出来,是徐琼暗中指示给事中华昶弹劾主考官科举舞弊。 程敏政亦是榜眼出身,只是比徐琼年青十几岁,在科举仕途上晚了不少科,不过同仕途不顺多年的徐琼相比,虽也沉沉浮浮,不过日子要风光得m.jZFc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