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宫夜谭

第147节


    昙秀道:“甚么?”

    吴震叹了口气,朝石窟的众佛像拜了三拜,道:“至于救不救得了,就只能看这些菩萨保不保佑他了。”

    本章知识点1

    北魏永宁寺有几个?

    北魏永安二年(467年)建永宁寺,居于平城东南。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时为天下第一。

    另孝文帝迁都后,胡太后亦在洛阳建永宁寺,建九级浮图,后毁于大火。现在洛阳存该寺塔基,并发掘了不少塑像残片,艺术价值极高。

    清都长公主常住的天宫寺可能也是建于天安二年,《锁龙魂》中提到的新造释迦立像“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都是《魏书》所载,北魏在造像修庙这种事上花费甚巨。

    本章知识点2

    武州山石窟寺:也写作武周山石窟寺,也可以称灵岩寺、灵岩石窟等(不再辨析各种称呼的由来了),就是现在的云冈石窟。如今云冈石窟里的16-20窟即“昙曜五窟”里面的大佛就是北魏五帝造像,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太祖道武帝、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恭宗景穆帝(未登基而崩,其子文成帝追其为恭宗)、高宗文成帝。我赞成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16窟主佛为文成帝,17窟景穆帝,18窟太武帝,19窟明元帝,20窟道武帝。

    灵岩石窟由文成帝下旨令昙曜开凿,成因及五帝造像分布情况复杂,需要另撰专文讨论。

    “武州山石窟寺已开凿了二十余年,自开国道武皇帝令高车部众九万余口筑成鹿苑后,便凿渠引了武州水注至鹿苑之中,又开了三条河道,直通平城宫内外。鹿苑本来就在石窟旁边,这河水也绕着石窟与平城相连,没料到如今那河道倒成了周围百姓的游玩之所,船来船往,好不热闹。逢到节庆日,更有各色妙伎杂乐,来看的人更多。”

    这一段是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写的。《水经注》有相当的对北魏平城周边的描写,非常珍贵,珍贵到都快成仅有的史料了。

    鹿苑后来可能是被北苑取代了,又跟西苑连成一片,一直扩展到东苑,形成了平城周边一个极大的猎场。目前大同(即北魏平城)都还有“卧虎湾”“上皇庄”“下皇庄”之类的地名,“卧虎湾”很可能就是当年的“虎圈”所在。那时候的大同周边跟现在大不一样,大概是一片茫茫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狩猎场。后面“大射礼”和西郊祭天的情况是根据目前少得可怜的史料凑出来的,南郊马射台、鹿野苑崇光宫、西苑的五色琉璃殿和板殿都尽量复原了。

    本章知识点3

    天雨四华: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法华经·卷一》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想象肆意,瑰丽奇妙。天雨四华在《法华经》中出现极多,“华”即“花”,“摩诃”即“大”。我们暂且当曼殊沙华就是红莲花,曼陀罗华就是白莲花。摩诃曼殊沙华是大红莲花,摩诃曼陀罗华就是大白莲花。

    《妙法莲华经》在北魏非常流行,影响深远,比如经中提倡造像以发愿祈福,符合当时北朝的实际情况,所以北魏自皇帝起,由上而下实施得很深入民心(负面作用之后再谈)。也对石窟造像的模式很有影响,比如此时尚二佛并坐的模式,一般认为是跟《法华经》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关联紧密。

    当时还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就是《大般涅盘经》,昙无谶译。但有意思的是,在云冈石窟跟“涅盘”有关的本生图少得可怜,也许可以用北魏事实上是把宗教世俗化和意识形态化了来解释,一个“涅盘”的佛不适用于统治阶级,所以云冈石窟大量出现的是三世佛——这皇帝也得一代一代做下去嘛!

    本章知识点4

    心性本非净,客尘故不净:这个在《锁龙魂》的知识点已经提到了,涅盘一派说“心性本净”,成实一派说“心性本非净,客尘故不净”。在这里特别要指出来,不能在北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用在这里非常恰当。问题是,这偈子是唐朝惠能说的,九宫背景是南北朝……

    所以说,很多佛经在南北朝时期是不能引用的,不过好在北魏时已经过了十六国那个译经最高峰了,如果是魏晋时期就比较惨了,没多少经可用。

    诗赋之属的也同理。比如《修罗道》里面裴明淮引用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曹操《蒿里行》,沈鸣泉引m.JzFCbJ.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九宫夜谭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