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也常见商贾,他们拿着盐引到盐场支取海盐。 按照大庆盐法,商贾以粮换引,支取海盐,这本是一件双方受惠的事。此法在福建布政司盐课提举司的手里,却变了味道,成了阴谋算计的工具。 原来,一个扬州商贾手里有一百担海盐的盐引,连着三年赶来惠安县支取海盐都没有领到,扬州商人一气之下,到泉州府衙击鼓鸣冤,状告惠安盐场。 谢知府派人去问盐课提举司,只得到了四个字的回复——课额未满。 意思是朝廷、军卫所需要的额度尚未满足,没有余盐支给盐商们。不止扬州商人一个在排队,所有盐商都在排队,想要支盐,只能慢慢等。 谢知府安慰扬州商人道:“课额要紧,未能支盐实属无奈,惠安已经加派户丁晒盐,尔等应理解盐场的不易才是。” 扬州商人无奈,恹恹而去。 此事便也随着扬州商人传到了苏杭一带,想来盐商们必定愤懑。 泉州郡城百姓还在庆幸“自家”有晒盐场,对此事津津乐道,但裴少淮察觉到不妥——支盐困难的问题,许多地方都有,却也不至于三年支取不到一百担盐。且满足朝廷课额之后,余盐兜售有巨利,谢知府这样中饱私囊的人,岂会让泉州府下的惠安盐场“课额未满”呢?势必会加大户丁晒盐,增加产量才是。 仔细一分析,皆是不合逻辑。 即便真的“课额未满”,为了盐场的信誉,也该把此案兜住才对,岂会让盐商把消息给传开了? 显然是有意为之。 裴少淮立马找到燕承诏,让燕承诏派人去查一查。 果真,除了支盐难以外,盐课提举司今年的盐引额度,全数被当地大家族用粮食包了下来,若想要盐引,只能用更多的粮食从他们手里去换。 “三担粮一张引”成了“六担粮一张引”。 贱买贵卖。 盐商的利润一再被压榨,岂还会有盐商运粮食到闽南来换盐引? 裴少淮对燕承诏道:“燕指挥,这是冲着你的嘉禾卫下手了。” 能忍? 这才是第一件“小事”而已,裴少淮心想,打地头蛇果然格外费力一些。 第182章 细数古来兵家谋略,火攻、水攻虽是叫得响,但若论用得最多的、最奏效的,还属“兵粮寸断”之策。 断人粮草,既可削敌兵力,又可扰乱军心。 惠安县此事,明面上是盐场支不出海盐、哄抬盐引“价格”,只涉及商贾而已。而实地里,这种削短利润的赶客行为,会大大减少盐商往来闽南。 没有盐商运粮前来换引,嘉禾卫很快就会陷入粮草短缺。 嘉禾屿上海岩遍布、田亩卤化,卫所自产的粮食远不能满足军营所需,海湾对岸的同安城,所产粮食同样有限。加之燕承诏从京都率领数千精锐南下,驻扎在嘉禾屿上,近来又奉旨新招募了上万兵员,整个嘉禾卫粮草十分吃紧。 这个时候是万万断不了粮运的。 现下是三月下旬,嘉禾卫余粮勉强可以支撑一个月,若是没有提前应对,等到发现粮草将断时,正巧是五月初夏。 五月东瀛海风来,是倭寇进犯的“大汛期”。 这些不是凑巧,而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着。 一来,可以靠盐引压一压嘉禾卫的威风,趁机生乱,使得开海不成。二来,未支出的余盐,可用于贩私兜售,从中获取巨利。 可谓一箭双雕。m.JZfcBJ.CoM